宋立新:新女性代言人的慧智人生
宋立新,1967年生。198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經(jīng)濟法專業(yè)研究生。1989年至1997年任《中華英才》半月刊社編輯、副總編。1997年任《英才》雜志社總編輯,現(xiàn)任社長。
如今走進書店的時候,常常能看到整面墻有關女性的書籍,教女人如何美麗有品位、如何在職場中生存、如何處理好婚姻關系、如何教育孩子等等,仿佛一夜之間,女性面對的社會問題成了整個社會的焦點。而今天,面對一位新時代女性代言人——《英才》雜志社長宋立新,閱讀著以采寫成功人士而在行業(yè)內(nèi)聞名的《英才》創(chuàng)刊以來,宋立新撰寫的全部手記,仿佛看到了她不同人生階段的成長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這其中,有你,有我,有所有人曾經(jīng)和正在面臨的困惑與抉擇。
選擇《英才》就是選擇了理想
談起宋立新,當然不可不談《英才》,不可不談她與《英才》的不解情緣與成長苦樂。
1989年的那個夏天,宋立新與所有當年畢業(yè)的人大學子一樣,面臨著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當時正好趕上新聞報刊轉(zhuǎn)制走市場化道路,傳統(tǒng)的主流大報如《人民日報》、《經(jīng)濟日報》等很少接收應屆畢業(yè)生。最后擺在宋立新面前的路有兩條:去國家機關做公關文秘,或是到創(chuàng)刊期的《英才》去從事本專業(yè)。
“那個機關單位在一個地理位置很好的政府大院里,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也不錯,是大家眼中的金飯碗。而創(chuàng)辦一份雜志是從零做起,自籌自辦,下個月是否能領到工資都無法保證。”最終,從小就想自辦一本雜志的宋立新選擇了《英才》英文版(《英才》中文版前身)。
“走過這么多年,我覺得堅定的信念很重要,信念本身也就是價值觀。當年報考大學時,我填報的全部是新聞系和中文系,從我選擇專業(yè)的那一天起,我就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做這件事是能夠讓我喜歡、讓我快樂的。”“我們在選擇職業(yè)的時候,一定要看是否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如果只是為飯碗、為生存就可能錯過自己的理想,然后會丟掉因為興趣所帶來的激情,因為激情所帶來的快樂。”
如果說選擇的過程是理想主義的,那么接下來宋立新所要面對的,則是艱辛的現(xiàn)實條件。創(chuàng)刊時期的《英才》,辦公地點在一個地下室里,硬件、軟件條件都很艱苦。校對、在印刷廠值夜班、到郵局寄雜志……宋立新把一個雜志社需要涉及的所有最基礎、最瑣碎的工種一路做過來。雖然辛苦,宋立新卻一直認為這是命運給予她的機會。“我覺得只要心懷創(chuàng)業(yè)理想,那么在擇業(yè)過程中,在職業(yè)生涯中,每一天都是在為你的理想而創(chuàng)業(yè)。我相信有一天,我一定能做一本自己能參與決策意見的雜志。”
正是這樣的決心,這樣的毅力,再加上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英才》,也成就了今天的宋立新。
與《英才》苦樂相伴
說起創(chuàng)業(yè),很多人將其比喻為養(yǎng)育一個孩子,尤其是創(chuàng)辦一個既要有社會價值、又要兼顧經(jīng)濟效益的媒體,如何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受眾群體是什么,他們會為什么內(nèi)容買單,怎么生存并與同類雜志競爭……諸多問題擺出來,真的如養(yǎng)育孩子一般,個中冷暖,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深切體會。
2000年,創(chuàng)刊剛滿兩年多的《英才》迫于市場形勢而面臨轉(zhuǎn)型,由做文化名人轉(zhuǎn)向完全做商業(yè)名人,這意味著雜志要放棄一些廣告客戶和部分讀者,放棄既得利益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很感謝我們當時的總編輯姜蘇鵬,他說,沒什么,只要我們想明天會更好,哪怕從頭再來,也是值得的。”后來的發(fā)展證明,當時作出的決定是對的,而這一過程中,宋立新感受到團隊成員間相互支撐的重要。“我很感謝一路跟我走來的同事,他們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都會讓我充滿信心!”
經(jīng)過多年市場的風霜洗禮和自身不斷的調(diào)整定位,如今的《英才》已經(jīng)成為行業(yè)內(nèi)的一面旗幟,并在多個領域開拓自己的市場,向著集團化的方向邁進。從一個編輯做到社長,在外人眼中,宋立新是成功的,然而談起對成功的定義,宋立新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我認為成功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成功永遠是下一站的目標,我從來不會把成功作為自己的標簽,成功是一個理想,我一直在為它奮斗著。”
現(xiàn)在,身為《英才》社長的宋立新已經(jīng)不再參與日常采訪,而是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年輕人,然而與成功人士對話,聽他們講述自己的傳奇經(jīng)歷,一直是讓宋立新覺得十分快樂并受益匪淺的事情。“如果你不去走近那些行業(yè)的領袖、領袖公司的領軍人物,他們不會花時間把他們的智慧、人生的精華濃縮起來告訴你。人才是成功的個體,英才是帶領人才群體走向成功的人。我們的雜志就是力爭做一面公平、公正、折射事實的鏡子,靜觀行業(yè)內(nèi)的大喜大悲,通過自己的心去感悟,通過手中的筆給他人以啟迪。所以,通過采訪,我在不斷的學習、進步和自我完善。”
曾經(jīng)采訪過的對象當中,原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給宋立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十分智慧的人,他使新加坡這個國土面積如此小、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的國家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尼克松說他的影響力超過了那些國土面積數(shù)倍于他的國家領導人,他在整個亞洲發(fā)展的歷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次采訪對我價值觀的沖擊很大,從中我感悟到,人生不會因為舞臺的大小而更輝煌或更暗淡,一個人的劇院跟一萬人的劇院獲得的成功感是一樣的。所以不論你處在什么樣的位置上,無論怎么樣,你的精彩是你自己的,而不是通過比較、通過別人的眼睛而來的。一個人如果過的很快樂,他就能吸引更多人。”
宋立新的個人名言
與宋立新的交談無疑是一個流暢而讓人愉快的過程,可能是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錘煉,亦或是與眾多成功人士對話積累的財富,宋立新的語言鮮活而生動,不斷給人新的驚喜,
在談到喜歡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話題時,宋立新說:“我老公覺得我像一只豹子,我認為這個比喻很形象。豹子不是絕對的王者,但是它有速度,這就是執(zhí)行力,而且發(fā)現(xiàn)目標就會勇往直前、投入全力,即使輸?shù)粢膊粴怵H,為下一次贏回來做準備。我喜歡把自己比作蜜蜂,蜜蜂很微小,它每天采蜜是為了自己,但也是在娛樂自己,同時,它為花朵間傳遞著花粉,為其他人帶來了價值。我想,這是屬于我的一種價值觀。”
談到自己的家庭時,眼前的宋立新仿佛回到了玫瑰色的大學時代,大學的第一次舞會就遇到了自己的丈夫,是她每每喜歡掛在嘴邊的甜蜜往事。然而對待婚姻,她卻又見解獨到,“我認為任何家庭都不存在美滿,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塊破布,因為時間、各種瑣事會把嶄新的布弄出一個一個的窟窿,但是因為我們自己用愛心在破布上銹了很多花兒,把窟窿一一補上了,那么這塊破布就會成為擁有它的人最美的錦緞。看著這塊破布的時候,我會覺得破的洞那么特別,繡的花兒那么雅致,比一塊新布對我的魅力更大。”
在談話當中,宋立新講述最多的,是她關于佛學的諸多領悟,萬事萬物以及本心的運行歸結為“戒、定、慧”,擴充來說明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她認為,如果一個人確定了目標,那么在實現(xiàn)目標當中所遇到的困難、誘惑都不能左右他的意志,他會自動約束自己的言行,心無旁騖的去追尋目標,而所有過程循環(huán)往復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得到智慧。
對于佛學、禪道的領悟,讓人似乎從中體會到宋立新對于自身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和提升所做出的努力。當外界常常將她稱為美麗女社長的時候,她沉穩(wěn)從容的笑容背后,有著強大的心理力量。“美麗、創(chuàng)造、懂得愛自己和他人、不斷追尋智慧”,宋立新所代表的正是這樣一種當代社會的新女性形象,就象她形容自己為蜜蜂一樣。在快樂地做自己的同時,她在不經(jīng)意間卻成了諸多女性追隨效仿的社會榜樣。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