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時代引發(fā)教育大變革:在家看看APP也能把本科課程學完
2014年11月20日
在家看看APP也能把本科課程學完
戴著耳機,穿著睡衣,25歲的張靜隨意地躺在床上,手里捧著一臺平板電腦,一臉的輕松。他是浙江人才專修學院的專升本的學生。
等你朝他的平板電腦屏幕上望去,你會大吃一驚——他沒有在看韓劇,也沒有在玩游戲,他正在看一個《繼電保護原理》的教學視頻。
“我在讀成人專升本,這是我上課的內容,課已經上完了,我現在拿出來復習一下。”張靜暫停了這段視頻。錢江晚報記者在他的平板電腦上看到,在剛過去的兩個小時內,他已經看完了《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tǒng)的自動控制》兩段視頻。
11月17日晚上,張靜在中斷了半年多的在線學習后,再一次打開了自己的平板電腦。他對錢報記者說了一句話:“想學了就學唄,只要把平板電腦帶在身邊,隨時都可以學習。”
張靜不是一個好學生,他高中畢業(yè)后就沒有繼續(xù)學業(yè),而是選擇了工作。工作一年后,他發(fā)現一本學歷證書對自己是多么重要,于是去讀夜校,考大專,學的是電器工程與自動化專業(yè);大專讀好了,他沒有停下來,繼續(xù)讀專升本。
從2010年開始讀夜校,一直到現在,這4年時間里,張靜深刻體會到了互聯(lián)網時代帶給他的極大好處。“讀大專時,我是利用業(yè)余時間去上課的,我的雙休日都貢獻給了課堂。”張靜說,學校離他家不算遠,走路15分鐘就到了。開學初,學校發(fā)給他一張課表,語文、計算機等課程,上的是小班;英語在大教室上,可以容納100多人。
“每次上課,人都到不齊,經常有學生上課半小時后才闖進來;下雨天,人就更少。”因為學生的出勤率跟成績是掛鉤的,張靜基本上所有的課都會去上。
這樣讀了2年多,考出了大專文憑,張靜繼續(xù)報名讀專升本。
“報名繳費后,學校發(fā)給我一個平板電腦,告訴我說,里面內置了學校的一塊網校學習APP,是一種在線學習模式,一個學期有五六門課,每門課有20個左右的視頻。”張靜說,他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那個時候發(fā)生了改變。
“我不需要在雙休日或者晚上趕到學校去上課了,我可以自己安排學習時間。”這臺平板電腦,讓張靜嘗到了很多好處。“比如說,原來周末單位要加班,上課就去不了,就會影響平時成績?,F在的學習時間歸我支配,我可以在公司里休息時,拿出電腦學習,也可以下班后回家學。不懂的地方,可以跟老師在線交流;視頻看到一半,可以暫停,而傳統(tǒng)課堂上是不可能上了一半就結束的。視頻看一遍不會,還能再看幾遍;即使考試結束后,有些專業(yè)方面的課程,還能溫故而知新。”
張靜說,對他們這種要上班的人來說,網絡學習是一種非常合適的方式,“如果我上的夜校有在職研究生課程,我還會考慮繼續(xù)上。”
面授課堂搬到了網上慕課成網絡學習新寵
浙江人才專修學院的趙院長對錢江晚報記者說,在成人學歷教育領域,組織學生面授變得越來越困難了。“現在夜校的到課率下降很快,讀夜校的人數下滑也很厲害,僅杭州地區(qū),今年就比去年少了8000多人,預計明年還要減少2萬。”趙院長說,在他們學院,前幾年的授課采用的是線上線下一起的,現在已經完全放棄了線下,把面授課堂搬到了網上。
“我原來還固執(zhí)地要把線下的面授班搞起來,專門請了很好的老師來吸引學生。結果發(fā)現,這個推行失敗了。一個50個人的班,一個個打電話通知,第一次上課來了20多個人,第二次來了10多個,一個禮拜后只有七八個學生來上課,實在無法堅持下去。”
互聯(lián)網時代,不需要進入教室,沒有年齡、學歷限制,只要打開電腦就能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在浙江高校,慕課正在成為網絡學習的新寵,越來越多的高校名師投入其中。
MOOC,意即“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其課程形式,多以“微視頻+交互式練習”方式呈現,供全球學習者使用。
我省高校第一個嘗試MOOC的“吃螃蟹者”是杭州師范大學。上個學期開始,杭師大推出了上海交通大學開放的慕課,并將其引入正規(guī)教學,首次實現學分互認,學分可以積累后獲得學位。
在中國大學MOOC上,浙大老師翁愷的C語言程序設計選課人數,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超50000人,成為中國大學MOOC上課人數最多的一門課,其選課人數仍在快速突破中。以平均每個班50個人計算的話,50000人的課堂相當于1000多個班級,互聯(lián)網在提高教育的效率方面真的是讓我們咋舌。
在教育部的“愛課程”網站上,浙大數學系教授蔡天新的《數學傳奇》,上線剛滿一個月,周人氣榜節(jié)節(jié)攀升,在全國1000多個教學視頻中,位列第三,月人氣榜上沒下過前五,它還是榜單中唯一的理科課程。
大數據:去年高中網絡選修課達429門
浙江大學是浙江省內唯一一所能開展網絡高等學歷教育的高校。截至2013年7月,已輸送了13屆共計10余萬畢業(yè)生。
浙大網絡教育經歷過幾個階段:1998年是光電專網的視頻,2000年是衛(wèi)星的綜合廣播交互網,2001年介入互聯(lián)網平臺,2008年構建了高速網絡通信平臺,2011年實現移動學習。
自2011年起,浙江大學自主開發(fā)基于Android及iOS的移動學習客戶端,截至2014年11月17日,使用Android/iOS終端訪問浙大移動學習平臺的學生達2.1萬人,累計訪問達47.9萬余人次。
2013年,新增建設省級普通高中網絡選修課程316門,上網課程總數達到429門,訪問量突破330萬人次。
2014年上半年,省教育廳技術中心完成教育計算機網千兆接入中小學校300所,目前,微課師生總訪問量達35萬人次。
“班班通”是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全面推進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3年,為民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補助配備了1800余套班級多媒體,使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民辦中小學校多媒體班套比達到1.25∶1。
前瞻:網絡教育將催生個性定制
浙大繼續(xù)教育學院院長何欽銘說,網絡教育為終身學習提供了一種重要而便利的手段。
對成人來說,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隨時學習;對貧困地區(qū)和邊遠地區(qū)的人來說,依靠網絡可以克服地域帶來的制約。同時,網絡教育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起促進作用,比如“翻轉課堂”。以前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多,現在可以少講一點,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多余的時間可以用來討論。未來技術的發(fā)展與變化會為網絡教育提供更具體驗性和真實感的手段。比如,虛擬現實技術會使網絡虛擬實驗更加豐富和逼真,與老師以及同學的交流更有真實感。
另外,網絡教育的發(fā)展也很有可能會催生一種新的職業(yè)——個性化教育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對學習者的針對性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未來網絡教育產品極大豐富時,可能會產生新的職業(yè),為學習者提供學習咨詢,做個性化教育設計,幫助學習者從幾千門課程和龐大的學習資源中,挑選出適合他們的課程,就跟出國留學咨詢一樣。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