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能否讓高考不再決定命運?
2016年6月22日 互聯(lián)網學習觀察家
“高考現(xiàn)象”廣受國外媒體關注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考生和家長們仍在揪心地等待結果。不僅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高考也引起了外媒的注意。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報道中稱,中國有超過900萬高中生參加了全國高考,高考的結果將決定他們能去哪所大學,同時也將決定他們未來的人生,所以他們都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下。此外,英國廣播公司還對高考催生的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出租車、減壓相關產業(yè)和現(xiàn)象進行了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載的《玻璃天花板》一文中稱,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中國政府自1997年以來對該領域的投資增加了4倍,大學的數量也幾乎翻了一倍。
1998年,中國46%的高中生可以進入大學讀書,而現(xiàn)在88%的高中生可以進入大學。目前,中國每年有700萬人可以進入高等教育機構讀書,這占到了中國18-22歲青年的三分之一。
教育不平等農村學生進入大學更困難
《經濟學人》文章援引香港科技大學James Lee的話稱,相比于其他國家,中國的大學為社會流動性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文章也指出,考入大學的中國學生的社會背景在不斷變化中。
1993年前,超過40%的大學生是農民或工人家庭的孩子,但現(xiàn)在中國大學卻充滿了來自富裕、城市背景家庭的孩子。一方面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來自中產階級,同時也因為中國農村的孩子想要進入大學變得比以前更難。
文章認為,這個問題來自高中入學的不平等:三分之一的城市年輕人隨后能夠完成高等教育,而農村能完成高等教育的孩子只有8%。其中一個原因,是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要比城市初中的低很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也要低于城市。此外,城市家庭中,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也更高,他們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
貧困背景的孩子還面臨另外一個困難,就是要去和那些準備更充分的或者重點中學的孩子競爭。這些重點中學比一般中學獲得的資金更多,有更好的老師和設施。它們的設立本來是為了培養(yǎng)最為聰明的孩子,但通常有錢和關系也可以進入這些重點高中。精英大學通常還會和這些重點高中簽訂協(xié)議,以便能夠獲得更多的優(yōu)質生源。“政府正在試著減少不公平性,但是這個過程很艱難,因為那些從中獲得機會的人并不愿意放棄這種特權。”
在線教育+公益:讓教育變平
社會流動性固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同樣,改變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公平也需要循序漸進。但是,這不妨礙“在線教育”這一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產物以一種更科學、更可行的方式提升教育質量、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現(xiàn)狀。
首先,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需要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更具啟發(fā)性的思維模式來學習和鞏固知識、獲取實踐技能。與傳統(tǒng)教育相對固定的上課模式和教學內容相比,在線教育更能夠依靠大數據和自適應學習的原理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在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和技能的實踐。
而對于農村地區(qū)學生缺乏教育資源的現(xiàn)狀,也已經有在線教育機構開始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開啟在線教育的公益時代。比如vipabc的“為你發(fā)聲”項目,使偏遠地區(qū)的兒童能夠通過支教平臺進行學習與互動;愛心人士可以通過支教平臺提供教育支持和關愛。舉辦方希望通過本次公益活動讓更多有愛心的企業(yè)和人群能關注弱勢兒童,通過互聯(lián)網教育手段盡可能的縮小城鄉(xiāng)教育資源落差。而阿里布局的“淘寶教育”則聯(lián)手村淘啟動“鄉(xiāng)村教育公益行”項目,以淘寶教育的優(yōu)質在線直播課程為基礎,以遍布全國農村的村淘合伙人站點為出口,建設“淘寶小課堂”,首批已覆蓋陜西、甘肅等西北地區(qū)省份50個村莊。公益插上“在線教育”的翅膀,讓支教隨時隨地都能發(fā)聲,對于教育公益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助力。
而在高等教育階段,“慕課模式”已經讓許多因為高考分數不夠、地區(qū)資源不均等各種原因而無法享受優(yōu)質大學教育的人得到了更多的機會。但是目前的慕課模式仍然因為完成率太低、缺乏互動、無法得到正式教育機構認證等問題而飽受詬病,但相信隨著平臺的更新迭代,這些問題會逐一解決。除此之外,一些在線職業(yè)技能培訓機構的出現(xiàn),也能夠改善“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狀,為無法在大學里受到優(yōu)質教育培訓的學生提供特定的職業(yè)技能培訓,擁有一技之長。
當然,教育制度的改變、教育資源的公平化需要一點點來推進,整個社會對于教育觀念的認識、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觀念也需要逐步改變。相信依靠在線教育、公益和制度完善的齊力推動,“高考定終身”的局面終將會改變。